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圖形測試ISO12233 Test Chart與格爾尼卡的幻覺

 

我每次看到這張圖都會想到畢卡索的格爾尼卡,應該是我的視覺-聯想記憶有問題😜


小時在書上第一次看到這幅畫時記得感到極為震撼與厭惡,因為當時無法理解混亂場景代表的悲傷含意與歷史傷痛。而近日韓國梨泰院發生的悲劇,讓這幅畫看起來格外遺憾,RIP。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J. Haydn - Hob XXII:5 - Missa Cellensis in honorem B.V.M. in C major

今天來補寫一下我們家小兔子的故事,很簡短的。因為小舅子打電話過來請教養兔子的事情,想必是外甥終於想要養動物了。

以前帶我家的兔子小彼在台中大坑的小花園時,最常放的就是海頓的Cellensis Missa。其中Gloria是最擁有回憶的一段,那段Aria令人動容。過了一段時間沒有聆聽,今天又重新聽了另一個版本的演奏,風格不同。我還在學校工作整理化學實驗室的時候,除了Spandue Ballet以外,最常放的有Brahms Piano Concerto #1,還有就是海頓的這一首彌撒曲。剛開始沒特別注意到,但後來幾次開始發現只要一放這個音樂,小彼就會從花園的一端跑過來舔紗門想要進來,其實那時候小彼真的也很黏我,應該說我們互黏雙方😄。

小彼跟我們在一起的故事真的很多,今天就先貼張照片好了,等那一天看到這個部落格,忽然想到要寫長篇的再寫上來。當初小彼到我們家,其實也原本本來只是要敷衍我家小孩吵著要養動物,就請媽媽帶他們去看一看寵物店就好。結果沒想到媽媽跟著一起起鬨,我開門時,張著大嘴看到媽媽跟小朋友高高興興的提了一堆家當回來,還有一隻瑟瑟發抖的小毛球。

記得那時候3月,天氣還是很冷,看到比手掌小的兔子蜷縮著發抖,我趕快用燈泡放在玻璃瓶中,做一個取暖裝置。越看越令人憐惜,結果後來家裡面對他感情最深的變成是我。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中,我們去過了台灣許多的地方,台東,花蓮,宜蘭,中橫合歡山等。其中在墾丁貝殼砂,小彼挖沙子的這一段影片,是我們大家,相信也是小彼這一輩子最難以忘懷的快樂時光。小彼在墾丁,徜徉在海邊的照片,我那時有掛在大坑的房中直到離開。

現在小彼安眠在大坑的花園中,那是他最喜歡的小花園。小彼急病**過世的時候,我剛好在北京西郊賓館開會,媽媽說小兒子在客廳放聲大哭,大兒子含淚安葬小彼,我想我應該哭得更大聲吧。上一次為動物掉淚是兩千年我們家的哈士奇Lucky離我們而去。小彼跟Lucky真的承受了我們全家人的關愛,希望如果有來生的話,希望他們可以有更幸福的生活。

小彼與Lucky的兩張照片,我是隨時帶在身邊。現在小孩大了,他們傷痛已過,我曾經有跟我們家小孩子說過,當我的時辰來到之時,我不會寂寞。因為我知道我終於可能有機會再度跟親友還有他們重逢。先寫到這邊,之後有空再分享我們共有的一些快樂時光。


** 嚴格來說那時候帶小彼去看的獸醫是很不負責任的。如果沒有醫治的經驗,應該要第一時間說明。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處置方法。兔子的新陳代謝速率很快,延誤一天是非常嚴重的。

台東的點心,台中的擔仔麵還有中山公園

 上週士勛來到桃園擔任機器人競賽的主審,年紀輕輕的表現優秀,真的替他高興

...under revised.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星期天下午的慵懶




閱讀【NASA九大太空任務】的第三章後,覺得今天的心情有莫名的浮動,決定今天一整天讓自己放鬆。今天從下午開始,先沿著台中旱溪步行運動,之後探視家人,然後與太座到審計新村的市集以及美術館散心,買了有名的提拉米蘇,把醫囑拋在腦後😂。傍晚回到台中樂成宮參拜,祝福家人親友與自己,然後前往運動公園散心。晚上前往草悟道聆聽台中爵士音樂節,彼此分享了許多最近的心情還有小孩的點滴。手邊其實還有很多工作,但是今天就讓我輕鬆一下吧。MicroLED的論文修改,張博士今天就跟您抱歉了,請等待我的心情了😁,因為今天是我的星期天下午 -  Un dimanche après-midi à l'Île de la Grande Jatte 

還好今天不是星期天下午的另一種場景 - Tell me on a Sunday, please.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到新竹香山天后宮給大家祈福

今天台東開設機器人公司的士勛到桃園擔任機器人競賽評審,在新竹接待他兩天。難得在假日待在香山,也趁機帶太座走一走散散心。今天新竹天氣陰雨,開車走寶山路經過清大、交大、太空中心還有科學園區管理局後,太座原本想說到聞名台灣的竹北的IKEA逛一逛,結果原來竹北的IKEA跟台中的不同😂,只好當下決定開到COSTCO看一下,又是一堆車等著排隊入場,只好轉進到城隍廟/東門市場,交通也是車水馬龍,只好又原路回來🙈。晚上趁著風雨較小,帶著太太跑到東門市場,品嘗港式點心,也跟太座分享未來的工作規劃還有心情,同時討論年底到日本發表公司論文的行程。12月的日本很冷,但現在大兒子北美那邊已經快接近零度了。經過香山天后宮,誠心的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全家平安。身體微恙前的年輕氣盛,我是非常少去宮廟祈福的,一副科學至上的屁孩模樣。但今年面對我而言是個全新的體驗,信仰的力量對人心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讓人度過難關。我現在能夠體會母親病痛時,當時牆上掛著詩篇的巨幅帶給她的安慰: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篇23 - 大衛的詩

祝福科管局計畫還有經濟部計畫申請順利,也祝福新的工作方向一切順利😍。




PS1:我1991-2005在新竹求學與工作,現在2019回到新竹工作,新竹的確變美了

公元2022.10.11日,太陽系第三行星的智人(Homo Sapiens)第一次變更天體的軌道

這個星球上的智人(Homo Sapiens),初步對於防禦外星威脅的反制能力,露出了曙光,可喜可賀。也許人類未來有機會保護地球的生命,避免類似6500萬年前的稱霸物種恐龍(Dinosauria)被小行星撞擊滅亡的命運。

但其實對於地球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於人心。我們可能有機會改變等待億萬年後闖入地球的小行星的偶然惡意,但卻可能無法避免瞬間誤解導致人類自我毀滅的必然威脅。小小地球,諸國列邦的爭戰與內戰,人類何時才能了解,與浩瀚的宇宙星塵相比,我們只是那微不足道的蛾蛹飛向審判的寶座前?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 希伯來諺語

PS:我忽然想到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的小說 「哨兵 The Sentinel」,也就是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原型短篇小說。如果智慧生命監視億萬年後,察覺到第三行星的生命已經有能力改變天體的軌道時,祂們的反應會是如何?如果這些小行星其實是感測器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重拾天文論文的計算

趁假期的時候讀了一些書,其中看到一段話,是馬克吐溫說的:「人生有兩個最重要的日子:一個是出生的那一天,另一個則是了解自己為何出生的那一天。」。偶然網路上看到有人於手機安裝人生倒數計時器的APP,有些驚訝還有這種軟體,還真的沒有勇氣安裝。但也提醒了我要把握時光。趁假期整理資料,找到一篇10多年前寫的一份國內會議的報告,關於模擬自重力吸積盤之流體靜力學模型,摘要如下:

流體靜力學的方程組可以作為建構星際自重力吸積盤的基礎。本文使用數值方法模擬吸積盤系統,並與特殊條件下的解析解結果進行比較來驗證本文計算方法的適用性。基於此本文使用無因次化因子作為研究這個系統的參數分佈。其中壓力與密度之間的關係則採用更具有一般性的形式,而系統的自重力與中心重力的比例變化過程取決於這些因子。本文研究認為自重力系統必須要符合M<10。

直接上傳到ResearchGate似乎份量也不足,所以下定決心抽空改寫成英文版同時擴增一些數據後,看看有沒有機會發表之前的這些成果。硬碟裡面累積了多年的一些成果還有構想,都沒有發表。真擔心隨著時光逝去,這些成果也將就被遺忘。年少時希望人生多少從事跟天文太空相關的行業,至少從這些文章的整理重現開始吧。

PS:我忽然想到這個年少時看到的故事,關於消失的時間的故事。以前的印象如下:【是記得以前高中的時候看電視影集【陰陽魔界】裡面有一集,關於時間的故事。格雷戈里教皇1582更改日曆的時候,中間有10分鐘(?)的差異,所以這個時間差異在小說裡面變成可以變更人類的命運。詳細的小說細節我忘了,而且裡面也那位年紀大的老人,我怎麼感覺很像是甘道夫的演員Ian McKellen】。剛剛Google搜尋一下,竟然時隔35年第一次被我找到,太驚喜了。原來演員是丹尼凱Danny Kay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adin_of_the_Lost_Hour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gpx_VtO30

今天國慶日,天氣也稍微變冷了

 

George Winston1982年40年前的專輯。第一次聆聽,我記得應該是我國三時,會彈鋼琴的姊姊買的錄音卡帶的專輯,我非常喜歡聽持續到現在。雖然帶著有入冬股淡淡的哀愁,但是有著家人將團聚一起,共同度過寒冬期待春季融雪的心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qGUhWPi6w

小時候許多東西都沒好好的學習 - 日語,鋼琴,繪畫全都半途而廢。目前只能有時撫摸琴鍵懷念逝去的年少歲月。2022年又即將過去,希望新的一年會有新的機會呦😉

忽然又想起那段時間後來買了很多的卡帶,古典熱門,東方西洋的都有,找機會把灰塵擦拭完後貼上來一張合照。今天的天晴風高,明天假期結束,適合聽Haydn Trumpet Concerto E flat major還有Haydn Cello Concerto in C major這兩首是以前騎車帶裝備爬合歡山時最喜歡的音樂,感覺度過一層一層的山巒,逐漸爬升穿過雲霧,將到山頂即將與天文同好聚會,準備夜晚的觀星,向銀河訴說心情故事。

Up Up Up past the Hehuan Hotel,

Up Up Up Up to the Heaviside Lay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H63cRJ3p4

談到Heaviside, 這有故事了。大學時材料力學還有運算微積分時,第一次聽到這位人士的大名,感覺就跟Tesla一樣,被大多人遺忘的天才。

Oliver Heaviside (1850.5.18-1925.2.3)

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國慶連續假期,10月10日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中華民國目前的憲法定義是一個奇異的政治體系,融合【中華歷史的】,【島國地緣的念】與【國際現實的源】。套用名詞借位,這牽涉到真實性(Realism)還有定域性(Locality)。不同的形式稱呼,不同治權區域,住民心中的意識交織衝撞。根據狄拉克的符號,

|φ>=C1|中華民國>+C2|台灣>

在某些族群的心目中,中華民國(或台灣國)的真實性存在無庸置疑,跟觀察者無關。無論其他國際現實如何看待,它就是不證自明的存在。至於地域性,則不同的擁護者有不同的領域定義 - 秋海棠與番薯的觀點在光錐上是無法溝通的國家定位座標。

Realism or Locality:Which Should We Abandon?

這是一篇1999年的論文標題,內容很有趣。這邊文化借位描述政治現況,希望作者不要生氣。

寫這篇之前,剛好起床聆聽了兩個不同風格領域的音樂,Eric Clapton 的Layla還有George Winston 1982年December專輯中的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Johann Pachelbel。牽強附會一下,Layla的歌詞,前四句有些符合中華民國1949年敗仗撤退台灣,早期的艱辛:

What'll you do when you get lonely,

And nobody's waiting by your side?

You've been running and hiding much too long,

You know it's just your foolish pride....

而Pachelbel變奏曲的和弦,聽起來像目前台灣漸入佳境的現狀;

過了雙十,年底將近2022年又快要過了,祝福大家平安😊

順便一提,目前中華民國的國旗歌跟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Das Deutschlandlied(J.Haydn 1797)旋律是相容的,大家不妨自己聆聽。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IDW2022 日本顯示技術會議兩篇論文完成上傳

第一篇是跟交通大學合作的Liquid Crystal Beam Steering元件,第二篇是Micro-LED Compact Pixel 的問題探討,好久沒去日本開實體會議了。想念福岡的拉麵還有居酒屋與燒烤店,也想起之前帶學生參加會議還有跟家人一起日本出遊的時光,祝福大家平安度過疫情回歸正常生活。12月的會議,也安排順道去重溫泡泡九州日式溫泉的舒暢啦。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2022 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 Alain Aspect,John F. Clauser,Anton Zeilinger

偉大的貝爾不等式!真是漂亮的不等式,簡潔但寓意深遠。

PS:這是我持續用了一段時間Line的大頭貼,牽拖算我有預見😂,請注意我不是用entanglements...(我第一次聽到entanglement這個詞是1977年星際大戰歐比旺對韓蘇洛在酒吧場景的台詞)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向諾貝爾獎等級的大師 - 約翰貝爾致敬(John Stewart Bell,1928.6.28-1990.10.1),繼天文學家Jocelyn Bell Burnell 另外一位"No Bell"的遺憾。但這兩位的Bell Ring喚醒人類在宇宙中的未知與渺小。


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台中踩舞嘉年華隨想

  (感謝稍早廖炳旭同學提供)



今天40年的高中同學在群組提到有這個活動,剛好從南屯萬和宮/文昌廟為家人、親友還有身體微恙的同事參拜回來,就順便過去熱鬧一下。待到晚上,與太座到韓式料理用餐後,經過茉莉二手書店,眼睛亮了一下,就下去逛了1小時,找到好幾本有趣的物理,數學還有航太的書。心癢癢的,但太座的犀利眼神,要我把現有的書先消化完再說,只好先敷衍一下,之後找時間偷偷來買😅。不過已經安排10月連假時再帶家人過來一起看看,也許放連假時比較好闖關。

嘉年華,人擠人。

社會學時常描述人是群居的動物。但從心理的觀點,我認為人是因為文明化**而加速迫切需要獲得【共振】而感受到獲得肯定才能存在的生命體。

社群軟體的按讚,宗教活動的禮拜,演唱活動的合唱,百貨周年慶群聚,都是個體在群體活動中的【共振】放大,個體藉由群體響應獲得報酬遞增的疊代。獨居過久的生命喪失意義,因此人類社會的支持網是相當重要的。我思故我在應該進化成為.....按讚故我在


【共振】用在善的地方將會是社會文明的提升,用在惡的地方,將會是戰爭與種族衝突的墮落 -水晶之夜,國會暴動,文革風暴 。我跟著人龍走的隨想,似乎也飄飄然,是我想太多了吧?覺得畫像中的笛卡爾皺眉頭。

** 我們真的文明化了嗎?